今日,中国足协发布新一期裁判评议结果,其中明确指出在天津津门虎与青岛西海岸的比赛中,津门虎球员杨帆的破门被判无效属于误判 ——VAR 介入错误,该进球应判定有效。这一评议结果公布后,天津记者顾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结合自身从业经历痛斥此次判罚的离谱程度,引发广泛关注。


顾颖在文中直言:“不怕大伙儿笑话,我跟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打交道第 30 年了,甚至在当年第一波反赌扫黑的过程中,我私下都听过若干裁判有倾向性‘做’比赛的细节例子…… 即便如此,像杨帆这个进球被判无效的状况,我依然没见过,说不定都能载入史册。”


她进一步剖析了此次判罚的 “特殊性”:“除了视频助理裁判提示,主裁判回看并做出无效决定,看了那个进球的业内人士、媒体记者、球迷,几乎都一脸懵。估计让大伙儿投票都能投出个绝对压倒多数票认为进球有效,哪怕一直全方位无死角追着津门虎咬的个别分子,都顶多猫着不吭气儿。”


顾颖强调,这并非 “当年全凭主裁判在场上腿到、眼到、哨儿到” 的时代,而是 “有视频助理且主裁判一遍遍回看后的决定”,直言这样的最终判罚 “几乎都能到‘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程度”。


对于判罚背后的原因,她犀利表示:“要是笃信光明磊落放业务层面评判,这水平,可能都得推荐他们改行干点儿别的了。要是脑洞大开放别的层面评判,也就别评判了,只剩下阴谋、阳谋地在脑袋里打转儿。否则,总不能推荐看精神科或者脑神经内科,再要不研究一下地磁场什么的,解析可能存在的裁判组瞬间集体脑子短路、断片儿的可能性吧?”


最后,顾颖感慨道:“一直告诉自己,中国足球千差有路,有问题、有曲折都是暂时的,而且这些年来,我也见过很多努力的人,包括裁判,可是,这么下去,真麻烦。”


此次争议判罚不仅因足协的评议结果被坐实错误,更因顾颖的尖锐批评引发外界对裁判业务能力与判罚公正性的再次审视。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足球而言,如何避免此类低级且影响重大的判罚,无疑是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