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8 年球队长期老板保罗・阿伦去世后,波特兰开拓者队一直由其信托基金管理。尽管出售传闻持续多年,但直到 2025 年 5 月,遗产管理方终于正式启动出售流程,明确所得将全部用于慈善。近日,名嘴比尔・西蒙斯在节目中透露,“有一个潜在买家,且售价可能超过 40 亿美元”,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以下从估值逻辑、市场动态及潜在买家等角度展开分析:
根据 CNBC 和 Sportico 的最新评估,开拓者当前估值约为 36.5 亿美元,在联盟中排名第 23 位。这一数字与西蒙斯预测的 40 亿存在差距,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 市场稀缺性与竞争溢价:当前 NBA 仅有开拓者等少数球队待售,而凯尔特人、黄蜂等队的成功交易(如凯尔特人以 61 亿美元刷新纪录)推高了市场预期。西蒙斯认为,“市场上能买的球队太少,开拓者突然成了香饽饽”,稀缺性可能引发竞标战。
商业潜力的战略押注:开拓者在 2025 年选秀中以第 16 顺位选中中国中锋杨瀚森,其商业效应显著 —— 球衣销量 24 小时内冲进官网前五,夏联期间球队零售销售额暴涨 11 倍。此外,球队迎回传奇球星利拉德(3 年 4200 万美元合同),并通过场馆翻新、租赁协议锁定未来收益,这些操作被解读为 “提升对买家的吸引力”。
尽管具体身份尚未公开,但多方线索指向两类潜在投资者:
- 本土商业巨头: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被多次提及。这位波特兰本土富豪早在 2022 年便试图联合洛杉矶财团收购,但因 “时机未到” 被拒。如今,随着估值攀升至 36 亿(较艾伦 1988 年收购时暴涨 50 倍),奈特可能卷土重来,其对家乡球队的情感联结与商业资源整合能力颇具竞争力。
国际资本介入:萧华在采访中证实,已有亚洲财团对比开拓者 32 亿美元挂牌价进行尽职调查。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NBA 中国区 2024 年收入 12.8 亿美元)和杨瀚森的选秀策略,可能成为吸引亚洲资本的关键。不过,NBA 对海外投资者的严格审查(如蔡崇信收购篮网时的复杂流程)仍是主要障碍。
- 场馆翻新与搬迁风险:主场摩达中心(1995 年启用)是联盟最老旧场馆之一,升级需 20 亿美元但资金缺口巨大。波特兰市政府虽已接手场馆所有权,但新买家仍需承担翻新成本。西雅图和拉斯维加斯等城市已释放 “欢迎开拓者” 信号,场馆问题成为留队与否的核心矛盾。
- 联盟规则与时间窗口:根据 NBA 规定,球队出售需理事会至少 22 票赞成,且流程将持续至 2025-26 赛季。萧华明确表示 “希望球队留在波特兰”,但强调 “新所有者需解决球馆挑战”。目前,遗产管理方已收到第三份报价,其中承诺 “3 年内启动球馆项目” 的方案最具竞争力。
保罗・艾伦的遗嘱要求将出售所得全部用于慈善,这一独特安排为交易增添了复杂性。遗产管理方需在最大化收益与履行公益责任间寻找平衡 —— 既通过选秀(杨瀚森)、签约(利拉德)提升估值,又避免过度透支球队未来价值。此外,信托基金特别排除了西雅图海鹰队和海湾人队股份的出售,以规避反垄断风险,显示出对资本布局的精准把控。